窝囊废攻重生日常 窝囊废攻重生日常 第37章

作者:不吃姜糖 标签: 天之骄子 打脸 穿越重生

  “武思忧,这是之前武举的状元,现任正三品参将。你跟着他好好学,熟悉熟悉三日后要考校的科目。”

  “好。”武思忧说:“只是三日会不会太赶了........”

  “能学多少学多少吧,”薛龄君说:“来不及也没办法了。”

  武思忧想了行,也是,于是点了点头,起身跟着老师往外走,走到门边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赶紧回身道:

  “我得先和我娘子说这件事。”

  薛龄君:“.......”

  武举不仅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还要考校兵法策论,武思忧对此一窍不通,因此学的分外艰难。

  举重不需要特意练习,毕竟武思忧确实力气大,当初都能把家具从山上扛下来,骑射和步射也没有多大问题,毕竟天天在马上打交道,虽然不能做到百发百中,但马枪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武思忧善使剑,不善用枪。

  “算了,也不强求使得有多好了,在考场上不丢人就行。”薛龄君站在一边,用扇子挡着灼热的太阳光,对老师道:

  “会用就行。”

  武思忧的策论也是临时学的。

  武举的策论大多很水,题目也是类似且重复的,乔清宛花半天时间研读了前十年武举的所有策论题目,又花了一下午写了几篇通用的策论,让武思忧回到家中后背下来。

  “武举虽然主要考校武力,但策论若是不过,也不能上榜。”

  乔清宛一手撑着后腰,一手用一根木棍在石板上点了点,上面写着前十年武举策论的题目,和他理顺的答题大纲思路:

  “策论不难,关键是要言之有物,我让你将我写的策论背下来,并不是要你到考场上照搬照抄,而是做到心中有数,即便换了个问法,你也能有能力对答。”

  武思忧呆滞地看着面前的石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看的他头疼:

  “娘子,可不可以不学啊........”

  “不行。”乔清宛瞪他一眼:

  “襄王亲自给你写的举荐信,多少学子盼都盼不到的好机遇,你难道就打算白白浪费了?”

  他一根木棍敲打在武思忧的肩头,严厉道:

  “马上背!”

  武思忧:“.........”

  他只能痛苦地拿起乔清宛给他的策论,开始背诵。

  考前那三天,他简直被折磨的死去活来,每天只睡两个时辰,不是练功就是背策论,人整整瘦了一大圈,开考前一天晚上,乔清宛刚说了一句“可以了,去睡觉吧”,武思忧就倒在桌上,不到半秒就昏睡过去了。

  乔清宛:“.........”

  他心疼地看着武思忧的睡颜,片刻后轻轻叹了一口气,给他披上了外衫。

  三日后,考试正式开始。

  武思忧换上了黑色的短打,和其他考生一起,准备进考场考试。

  乔清宛大着肚子来给他送考。

  他用黑色发带给武思忧梳起干净利落的马尾发,给他扎好学子统一需要佩戴的红色抹额后,又细细叮嘱了注意的事项,才道:

  “不必难为自己,尽力就好。”

  乔清宛伸出手,给武思忧整了整抹额,别让它歪了:

  “就算没有上榜,也没关系,人生路还那么长,一场武举考试而已,不能决定你是怎么样的人。”

  “我知道了,”武思忧抱了抱乔清宛,在他耳边道:

  “娘子,我会为你尽力一试的。”

  乔清宛闭眼,在他怀里蹭了蹭。

  他们这副夫妻恩爱的景象惹得人眼红,一旁的安远郡主梁琼华气地鼻子都歪了,气哼哼地提着裙摆,径直进了考场,半分眼神也不分给武思忧。

  武思忧又和乔清宛说了一会儿体己话,在钟声响了三下之后,才不情不愿地松开自家娘子的手,进了考场。

  一众学子分列在考场站定,等待开考。

  没一会儿,直听一声尖锐的太监嗓音响起,没一会儿,武思忧就看见远处有黑压压的人群朝这里靠近,远处飘来黄罗伞,前方一个穿着明黄色外袍、面容威严、身材颀长的俊朗男人站在伞下,正大踏步朝这里走来。

  “太子殿下驾到!”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纷纷掀起衣摆跪下,高呼千岁。

  武思忧也跟着跪下了,头死死低着,不敢抬起。

  没一会儿,似乎太子已经在台上落座了,说了一句“不必多礼,都起来吧”,众人才纷纷站起。

  离得太远,看不清脸,武思忧只能看见那个面容俊朗的男人身边似乎还坐着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双儿,双儿身穿华服彩带,头戴凤钗金冠,耳坠宝石珍珠,看起来雍容华贵,好不貌美,想来就是太子妃了。

  太子妃坐在太子的左下方,他身后还坐着一个双儿,模样温柔和顺,长相有些眼熟,但武思忧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他。

  还未理清思绪,考官就下令开考。

  先考的是文试策论,武思忧扫了一眼题目,见题目比乔清宛和他说过的要简单,在心中打过草稿之后,提起笔就落了墨。

  策论之后就是重头戏,武举科考。

  举重是最后考的,武思忧先考骑射、步射和马枪。

  他在骑射和步射、马枪上表现青涩,没有多出彩,堪堪擦着及格的线过了,并没有引起太子和太子妃的主意。

  直到最后一科举重开考的时候,眼看着武思忧举起了比他自身重量重好几倍的东西,还脸不红气不喘的,在场才终于有人注意到了武思忧。

  不过天生神力也没什么奇怪的,每几年考场都会出这么一个人,太子也便没有让他上前问话,全程旁观没有插手,等到全部科目结束之后,他才离开。

  放榜要等到三日后,武思忧擦了擦汗,跟着人流走出考场。

  薛龄君和乔清宛站在门口等他,一见他出来,就迎上来问:

  “考的如何?”

  “就那样。”武思忧脸上看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

  “三日太赶了,”薛龄君安慰说:

  “但你底子好,说不定能拿个二甲。”

  “希望如此。”武思忧说:“不说这事了,你给我孩儿送来寄名锁,又为我请来老师,我都还没谢你。不如晚间我们去金桂酒楼吃顿饭,权当我谢你。”

  薛龄君摇了摇扇子,笑道:“好啊。”

  三人正说着话,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细弱的声音,似乎是有什么人在唤薛龄君:

  “文、文宣哥哥。”

  薛龄君回过头,瞳仁里撞进安乐郡主怯生生的脸,便收了扇子,拱手道:

  “郡主。”

  武思忧也扶着乔清宛,急急忙忙地行了礼:“草民参见郡主。”

  相较于武思忧和乔清宛的诚惶诚恐,薛龄君的态度不咸不淡,说不上不尊敬,但也没有很亲近:

  “郡主怎么没有回府?”

  “父、父君说,让我,让我来看看叔叔举荐的那个,那个学子。”

  安乐郡主梁元淮应该是有点结巴,说话一顿一顿的,没点耐心还真没办法等到他说完:

  “没,没想到你们,你们认识啊。”

  “........”武思忧转过头,看着薛龄君,心中起疑,心想薛龄君不是襄王府的园丁吗,怎么会认识太子的双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双儿长得好像那个.......那个.......

  武思忧这个脑子,记不住多少事,越急越想不出来这个双儿长得像谁,直到身边的乔清宛冷不丁出声,道:

  “郡主,敢问梁元双与您是否是一母同胞?”

  “?”梁元淮一脸惊讶地看着乔清宛,点了点头,磕磕巴巴道:

  “元双与我,是,是一母同胞,于同一日出生。”

  “难怪长得这么像。”乔清宛从袖中拿出梁元双给他的令牌,笑道:“我与安宁郡主有过一面之缘,临行分别前,他曾经将这个令牌交给我。”

  言罢,他便将令牌交给梁元淮,梁元淮接过,细细看过之后,方点头道:

  “是,是哥哥的令牌。”

  他说:“他,他去云城寻长兄了,至今,至今未归。”

  乔清宛想了想,将那天的事情和路上的听闻合在一起理了理,惊讶道:

  “他是去寻皇长孙殿下了?”

  “是,是的。”梁元淮说:“他,他可能再过两个月就,就带着长兄回来了。”

  “皇长孙殿下归京,乃是万民之福。”乔清宛道:

  “若能一睹皇长孙风采,也是草民的福气。”

  “嗯嗯!”梁元淮也笑了,道:

  “我也,我也从未见过长兄了,也不知,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眼看着两个双儿的话有越说越长的趋势,薛龄君不得不开口,打断了他们,道:

  “郡主,嫂子,大太阳底下,日头毒,不如先寻一处地方坐着。”

  “好,好呀。”安乐郡主看着薛龄君,眼睛亮晶晶的,道:

  “我,我也好久没有在宫外吃饭了。”

  薛龄君敷衍一笑,没有应声。

  四人便寻了一处酒楼包厢落座。

  武思忧早就疑心薛龄君并非什么襄王府的园丁,酒席间问起,薛龄君便痛快承认自己是薛国公府的二公子。

  “好哇,你还骗我是园丁!”武思忧说:

  “害我这么相信你!”

  “那时候要试探你,所以不能暴露身份。”

  薛龄君将扇子放在桌边,喝了一杯清酒,笑道:

  “没想到你这么老实,什么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