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废攻重生日常 窝囊废攻重生日常 第35章

作者:不吃姜糖 标签: 天之骄子 打脸 穿越重生

  薛龄君直奔书房,让人通传过后,才在仆役的指引下,走了进去:

  “襄王。”

  “文宣啊,你来了。”

  襄王脸上尚且有喜气,还未等薛龄君说话,他就率先开了口,让薛龄君坐在他下面,道:

  “你来的正好,我刚好有一件事情要和你说!”

  襄王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很少高兴成这样,薛龄君心中纳罕,面上却不显,只配合道:

  “王爷,是有何喜事发生了?”

  “你还记得十八年前,我皇嫂与我皇兄一道被幽禁在安永亭时,生下的那个孩子吗?”

  襄王一口气喝下一杯凉茶,才继续说下去,

  “那孩子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出了京,这些年来杳无音讯,我皇兄找了他近十年,才终于将他找到了!”

  “哦,是么?”薛龄君也合时宜地换上笑意,好奇道:

  “那皇长孙......现在究竟在何处呢?”

  “在云城!”襄王高兴的眉飞色舞:

  “元双的传信鸽今早到京城,信里说,他已然找到他失散已久的兄长了!”

第25章

  “原来皇长孙殿下一直在云城。”薛龄君若有所思道:

  “云城偏远, 就算是快马加鞭,披星戴月、不眠不休地赶路,至少也要两个半月才能到京城, 可以想见当初皇长孙殿下幼年时应该是几经颠簸流离,才会到云城。”

  “是啊,这孩子受苦了。”襄王摸了摸胡子,叹息道:

  “皇兄与皇嫂恩爱多年, 皇兄一直没有纳妾,膝下子嗣单薄, 只有梁元双和梁元淮两个双儿.......这个孩子, 不仅对皇兄很重要,对我们整个大周来说,都很重要。”

  换言之,这个孩子, 不仅是皇太子的长子, 是当今陛下的皇长孙,更是日后大周的继承人, 如果任由血脉流落在外,对整个皇室来说,都是损失。

  “王爷, 其实我有一事不明。”薛龄君想了想,又说:

  “皇长孙被送出京城时,安宁郡主尚且未出生, 多年来二人也不曾见过.........敢问安宁郡主又是如何认出皇长孙殿下的呢?”

  “此事说来话长。”襄王说:“当初那孩子被送出京城时,皇嫂曾经将一把寄名锁塞进了他的襁褓里。这寄名锁天下只有一把,极其珍贵,图纸如今尚且还在东宫之中, 想必是安宁将那把寄名锁的样式默记在心,见到有人佩戴此物,才认出的。”

  薛龄君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如今,皇兄已经让元双带着那孩子回来了,等那孩子回来,一定要好好补偿他才行。”

  襄王伸出手,拍了拍薛龄君的肩膀,和颜悦色道:

  “等那孩子回来,我就引荐你见他。他今年约莫也是十七八岁,与你年岁相仿,你在他身边,不仅要是最忠诚的臣子,更要是最贴心的良朋。”

  他这番暗示,是要提携薛龄君的意思,薛龄君心领神会,拱手道:

  “多谢王爷。”

  他没忘记自己今天来找襄王是要做什么,顿了顿,又道:“王爷,其实我今日来,是有一事要报。”

  “你说。”襄王今天心情不错,很爽快道:

  “有什么要紧事么?”

  “王爷前段时间让我去探探那马夫的底细,我已经探知清楚了。”

  薛龄君说:“这人原是青州人,其父为一茶商,家中原先富过一阵子。后其父经商失败,家境败落,他便被一家人所收养,改名武思忧。后来青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水患,家中房屋皆被冲毁,一家人无处可去,便逃亡最近的云城,在路上,父母与弟弟皆感染瘴气而亡,他原本病重,却意外被如今的娘子所救,侥幸活了下来。”

  “哦?此人身世竟如此坎坷。”

  襄王唏嘘:“那他们在云城呆的好端端的,如何会来京城?”

  “说是来寻亲。”

  薛龄君说。

  “原来如此。”襄王说完这句话才反应过来:

  “他........有娘子了?他成家了?!”

  “对。”薛龄君说:“我观察了他这段时间,他本性不坏,对郡主也并无那样的心思,而且似乎与家中的娘子颇为恩爱,我与他相熟之后,他便放下戒备,与我提起家中事,言语间屡屡提起他家娘子是如何如何贤惠美貌,对自己已经娶妻之事并不遮掩,若是他存心想要攀龙附凤,约莫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将自己的娘子展露人前。”

  “那琼华此番便是痴心错付了。”襄王踱步坐回圈椅上,掌心摩挲着把手,道:

  “那此人功夫如何?你试过了吗?”

  “试过了,功夫不错,若参加武举,最差,也应该能得二甲的名次。”薛龄君回忆。

  “也是,若是功夫不好,当初就不可能从贼人手里救下琼华。且你瞧人的眼光一向不差,我相信你。”襄王拍了一下把手,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也罢,那我就不去见他了,直接给他写一封举荐书,让他去参加武举罢。”

  薛龄君很上道:“王爷慧眼识珠。”

  襄王道:

  “他愿意豁出命救我儿,说明此人忠心;能从贼人手里救下,说明功夫不错;又没有挟恩图报,意图以此蛊惑琼华,说明此人对他的娘子坚贞。这样的人,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言罢,襄王就招手让人上前来磨墨,拿起了毛笔,道:

  “文宣,辛苦你到时候将这封举荐信交给武科院,顺便传个话,让那个武......武什么来着的去参加武举。”

  薛龄君道:“愿为王爷分忧。”

  一炷香之后,薛龄君拿着那封举荐信走出了书房。

  梁琼华已经站在门口等了好久了。

  他似乎是提前知道了什么风声,见薛龄君出来,兴冲冲地提起裙摆走过去,道:

  “父王是不是答应举荐武思忧去参加武举了?”

  “王爷答应了,还托我转交举荐信。”

  薛龄君颔首:“我先去给武思忧传个话,等会儿就去武科院。”

  “你不用去找他了,我去找他,我,我亲自转告他!”

  梁琼华兴奋的脸颊红扑扑的,看起来真的很开心:

  “薛龄君,你总算是干了一件人事!”

  “..........”薛龄君哑然。

  他默然看着梁琼华,静了半晌,好久,看的梁琼华都快要不自在了,才问:

  “安远,你果真不想嫁给我为妻么?”

  “不想。”梁琼华抱臂,似乎想到了什么,说:“你这么无趣,谁会喜欢你........也就元淮喜欢和你说话!”

  薛龄君也不恼,只笑道:

  “既如此,等皇长孙殿下回来后,我便和王爷提,不再商定梁薛两家结亲之事。”

  “这还差不多........等等皇长孙殿下!.........元双找到他兄长啦!”梁琼华瞪大眼睛,道:“那伯伯岂不是很开心!”

  “是啊,太子殿下已经命人去将皇长孙殿下接回来了,估计三个月后,就能在京城见到皇长孙殿下了。”薛龄君答。

  “那太好了,又有人陪我玩了!”梁琼华高兴的甩了甩披帛,哼着歌跑掉了:

  “我现在就去告诉武思忧这个好消息!”

  薛龄君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一点也没有对解除婚约的不舍和不高兴,全是解脱了的欢欣。

  他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

  再度抬头时,他双眸已经恢复了平静,一言不发地抬起脚,往门外走去。

  梁琼华一溜烟地跑到马厩,还未看见武思忧,就吼出了中气十足的一声响:

  “武思忧!”

  几秒钟之后,武思忧的脸探了出来,纳闷道:

  “郡主,你怎么又来了?”

  “什么叫我又来了。”梁琼华的嘴巴慢慢地撅了起来,很不高兴,踢踢踏踏地走了进去:

  “我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什么好消息?难不成是我要涨月钱了?”武思忧眼睛一亮。

  “钱钱钱,你就知道钱,你怎么就这么俗!”

  梁琼华指尖绞在一起,气呼呼道:“我帮你向父皇求了一个比涨月钱还要大的恩典呢!”

  以武思忧的脑子想不到什么比涨月钱还要更大的恩典,闻言登时兴致缺缺道:

  “啥啊?”

  “哼哼,”梁琼华指了指自己的脸,得意道:

  “求我,我就告诉你。”

  “那我不想知道了。”武思忧转过身,继续喂马:

  “爱说不说。”

  “哎,你这人.......!”梁琼华噘嘴,默默生了一会儿气,见武思忧不理他,只好走到武思忧身边,不再卖关子:

  “我和父王说了,你功夫不错,让他写举荐信给武科院,推荐你去参加三日后的武举。”

  “啥?啥是武举?”武思忧只知道不举:

  “参加了有什么用?能涨月钱吗?”

  “.........”梁琼华气的小脸绷紧,好半晌,才道:

  “你参加了武举,若能拔得头筹,日后便能入朝为武官,到时候领的可是朝廷的俸禄,比你日日在王府喂马要好得多!”

  “原来如此。”听见有钱赚,武思忧来了精神,点头道:

  “那可以。”

  他把最后一把草料洒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