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 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 第112章
作者:白衣若雪
对比着前面的泰州铜矿因木架缺少而导致塌陷的灾难,御林苑的修建非常无情。他确实是昏君。
季然看向了他的文武百官,他的文武百官正齐声朝他谢恩:“多谢皇上恩德。”
他们现在谢他大兴土木的恩德,不知道以后他被赶下台的时候有没有人会替他求情呢?
他这么问233了,233跟他道:“少爷,昏君之所以是昏君,就是被百姓唾骂、百官恨不得拉下马的人,他们如果为昏君求情,那就不是忠臣了。”
季然哦了声,也就是说,即使不止是主角要他下台,满朝文武也都想他死。
季然一个个的看过去,倒不是要找记住这些等着他死的文武百官,他心里并没有任何感觉,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就这点儿好处。不会共情别人,也不会生气。
后面文武百官又陆续汇报了一些事,早朝便结束了。
季然往他的宫殿走,现在外面已经天大亮了,从太阳升起的角度看有九点钟,这个早朝时间有些长,从卯时到辰时,古人早朝太早了,季然想回去再睡会儿觉。
但他这个想法泡汤了,刚走到一半,就被太后宫里的太监拦住了:“皇上,太后请您到慈宁宫一同用膳。”
季然沉默了一下,便调头去慈宁宫,早朝时太后就在他后面垂帘听政,下朝后还要请他去吃饭,恐怕有事要训他。
果然季然到了慈宁宫,只喝完一碗粥,周太后的训话就来了。
第84章
周太后看上去很年轻,顶多三十岁的样子。
在早朝的时候,季然隔着周太后的珠帘没有看清楚他的母后,周太后也没有开过口,现在看来,周太后不仅生的雍容华贵,训话也犀利,颇有女皇的气势。
“皇上,你现在也成年了,该知道辨明是非了,今日早朝那些不妥当的言论以后就不要再犯了。”周太后凝着眉头说道。
季然回想了自己的言论,他的早朝说的最多的是‘好’,唯一一句不同的就是工部尚书邀请他去御林苑时,他脱口说‘明天去’,季然这么想着跟周太后道:“好的。”
周太后用她那双美目看他:“皇儿是在责怪我吗?连一声母后都不肯叫了吗?”
季然微合眼皮,233已经把之前的事整理出来了,他上个月满十八周岁,以为能掌权了,但没有丝毫改变,于是几天前同周太后吵了一架,想要独立掌权,不用周太后垂帘听政了,也让周太后告知周世臣,让他这个国舅爷收敛一点儿。
周太后发了火,说他不懂事,责备他紫宸殿面壁思过。
他生了一场病,今天是大病初愈后第一次上早朝。
五日一朝,他正好面壁思过五天。
这么想着,季然跟周太后道:“母后过虑了,我没有那么想。”
看周太后还是颦着柳眉,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季然又补充道:“母后教训我的是,我确实不知轻重,以前就没有好好读书,现在也不会理朝政,以后还要依仗母后跟国舅爷操持政务。”
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周太后却没有舒展眉头,季然就闭嘴了。
周太后有一会儿才用手捏了下眉头,深吸口气道:“我知道你还是在怪我的,可母后也没有办法,咱们母子二人现在就是依仗国舅爷,但凡母后有一点儿办法,也不想让皇儿你为难,母后也知道你长大了,想要掌权,可是你哪里知道朝政有多难,这两京一十三省,牵扯到了万万民,今日泰州、青州矿难,山东旱情,陕西冰雹,北方有鞑靼,东南有水寇,哪一个是好处理的,除了万民的安危在你肩上,还有你的那几个兄弟,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个位置,国舅爷在前替我们母子挡风遮雨,在后为我们稳定后方……”
季然最后把筷子放下了,因为周太后说到后面泫然欲泣了:“倘若你有你太子哥哥那样的才能,文韬武略,有治国安邦之能,母后也愿意把这一摊子的朝政都交给你,母后就去颐养天年,国舅爷也足矣欣慰,可以告老还乡,但是你不能啊……都是母后将你娇生惯养,少时你不好好读书,母后也怕你累……你要是跟太子一样该多好啊……我的皇儿……如果在朝的那个是你太子哥哥就好了……”
周太后前面还是女皇的气质,但这会儿以丝帕擦泪,旁边的大宫女在劝着她:“太后,您别太难过了,伤身体……太子殿下他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不忍您这么难过的。”
233给季然把太子哥哥的资料准备好了,季然上头有一个太子哥哥,比季然年长十岁,聪慧有加,三岁上书房,五岁熟读《论语》《孟子》《墨家》等百家书,文采斐然,骑□□湛,深受先皇喜欢,先皇哪怕不喜周家外戚,但对这个太子也给予了厚望。
可见这个太子哥哥确实文韬武略,除了这个太子哥哥外,季然还有好几个在治国方面都精通的哥哥,所以到了季然这里反而被比的什么都不是了。
人最怕的是对比,平常百姓的孩子被比较顶多是父母抱怨一场,但皇家的孩子比较起来就关系重大了,后果也更加严重,无能的那个继位毁的是整个国家。
所以周太后想到她不幸去世的太子悲从中来,她使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好儿子,还是一个可以掌实权的国家。
周太后因着真心悲痛,这场PUA的戏就演的十足,从严厉到悲悯,从诉苦到痛心,让小皇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33跟季然说:【少爷,这位太后深谙拿捏之术。作为一国太后,一个母亲,她应该盼着自己的皇子早日执掌政权,但她现在并不期许。】
季然嗯了声:“任谁手握大权都会舍不得放手的。”
支配一个朝堂,操纵着无数百姓的命运,生死予夺,大权在握,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周太后垂帘听政8年,哪怕她也爱幼子,但权力的甜头让她依旧不想放手,再加上赵曦从小就养在她膝下,事事听从她的,她也习惯拿捏这个儿子了,赵曦小的时候依赖她,仰仗她,但等大了的时候就想脱离她的掌控,可周太后不允许他忤逆。
时间长了,赵曦这位皇帝性格就会出问题,懦弱无能,乖戾暴虐,这两个词矛盾,但人性就是矛盾的。能力越低,脾气就越暴躁,而这种暴躁迫于无奈被压制,只能转成心理阴暗。
这位皇帝成为暴君指日可待,他的性格塑造有铺垫,比较合理。
233跟他笑着说:【少爷,我们的每一个世界都是合情合理的,无论是架空未来还是古代,人物性格、现实情形都是有依据的,您就放心吧。】
季然嗯了声:“好。”
这个设定于他有利,因为他确实什么都不会。
无治国之才,更无安邦之能。
他过去也不爱读书,语文是他的弱项,更何况现在是古代,繁体字他看着头疼,那以后恐怕连奏折都不想看;
文不行,武就更不会了,作为一个皇上必须要会骑射,但他怕手疼,那以后断不会再骑射。
所以综上,他跟原主一样,就是一个无能的傀儡皇帝。
周太后终于哭够了,这才发现季然已经有好一会儿没有说过话了,正神色冷漠的看着眼前的碗碟,饭菜已经凉了,他的筷子也早以放下了。
周太后看着这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冷脸对着她、已经不再跟她亲近的儿子心里也冷,养这么大了却为了要权不再听她的话,那还不如小时候呢。
周太后虽是这么想,可也知道这个儿子成今天这个性格也是她养出来的,小时娇生惯养,要什么给什么,大了一旦不给就有记仇之心。
这样的性格怎能担起大任,必须要磋磨,所以周太后心肠依旧很硬,只淡声道:“皇上听我唠叨一个早上,想必是不耐烦了,罢了,哀家也不留你了。”
季然起身跟她告辞,周太后等他走后,跟近前伺候的大宫女道:“欢儿,你有没有觉得皇上变了些?”
大宫女笑着跟她说:“太后,皇上他长大了自然是有变化的啊。”
周太后嗔怪的道:“你就会哄着我,我说的是他如今的性情愈发变的冷漠古怪起来,就拿今早上来说,他在朝堂上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甚至别人提醒着时他还冷着一张脸,就如刚才那个样子,一言不发,冷漠生分,你说这让国舅爷他们怎么想?这不得说他翅膀硬了,想要独飞吗?”
大宫女想了一下,还是笑道:“太后,以奴卑看,皇上这是长大了,您也说过,作为天子就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度,皇上现在是镇静自若的表现呢?”
周太后笑了下:“你这张嘴,坏的都被你说成是好的。我这皇儿什么性格我还不知道吗?这是跟我生分了,还生我的气呢。”
大宫女想说什么,周太后神色严厉起来:“他在我面前这样我可以体谅他,但他不能在国舅爷面前这种态度,现在宫里宫外我们都要依仗国舅爷,前几天当着周少师的面闹着要掌权,我训斥了他,周少师念在他年幼不懂事,不跟他计较,而今天上朝他还这种态度,国舅爷他们怎么看不出他心存怨怼呢?我看周少师今早上已经看过他好几次了,虽然周少师什么都没有说。”
大宫女轻声道:“周尚书身为少师,有教育皇上之责,太后您也别想太多。”
周太后反问:“是吗?”
大宫女点头:“周尚书是聪明人,他心中有大局,会站在皇上这一边的。皇上毕竟是他教导的。”
言外之意就是不会向国舅爷说皇上的态度问题,认可季然做皇帝。
周太后有一会儿才缓缓点头:“湛舸确实聪慧。”
是聪慧不是忠心。
周太后没有要怪罪周湛舸的意思,周湛舸这八年一直都是帝师,尤其是皇上性格乖戾的这几年,他比自己这个太后还要了解皇上,他一定知道她的儿子无能又乖张,但他从没有说过季然的不好,可见他心中想的更加深远。
无论季然有多么无能,季然也是周家选的皇帝,是她周太后的儿子,算是周家人,最重要的是,掌握在手中的皇帝于周家更牢固。
周太后心中猜忌,面上却没有变化,只淡声道:“他待皇上不错。这些年他教导皇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
先人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太后自己都无法管束儿子,那也就无法怪罪周湛舸没有教导好他儿子。
周太后沉声道:“我只要这个江山是我们周家的就好。”
大宫女默默低头,江山主人姓赵,但所有人默认是周家的了。
周太后所担心的也不算过,下朝后,周家父子在回家的马车上就讨论了今天早上季然的状态问题。
马车很宽敞,周家是开国皇帝亲封的安国侯,马车规制要高于诸臣,
周父坐在首位,两边坐着他的两个儿子。
周父坐在上位已久,是严肃惯了的做派,不会轻易开口。哪怕他现在看着自己三儿子,明显有话说,但就是不开口。
而被他盯着的周湛舸正撩起帘子看向外面,从宫里到家的官道比较清净,也就没有多少好看的,但周湛舸也不肯说话,周家二哥周湛源知道他性格,跟他父亲坐一辆马车时沉默居多,有一种奇怪的对抗在里面。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于是好脾气的周家二哥夹在两人中间,每次都是先做和事佬的那个,就先开口了:“容止,你有没有发现皇上今日早朝没有说几句话,只沉默的看着一众朝臣,脸上也没有多少表情,像是在生气……”
以往皇上在朝堂上会过问一些朝政,哪怕知道自己做不了主,但也会发表一下意见。
最重要的是今天早上他没有让他父亲落座,还是经过公公再三提醒才说了句话,喊的称呼还是‘国舅爷’,生气的苗头很明显,针对的是他们周家。
周湛舸淡声道:“泰州、青州、山东出这么大的事情,皇上心情大约不好。”
周湛源笑了下,他都用了‘大约’二字,显然是知道自己的理由站不住。
果然周父开口了:“如果皇上是为这些地区痛心的话,就不会在听到工部报告御林苑建成后高兴的第二天就要去了。皇上是有别的原因是吗?”
他看向的是周湛舸,周湛舸没回答。
赵曦前几天在书房里为外戚专权发大火的事周湛舸确实如宫里姑姑说的那样,没有告诉周父。
周父声音淡下来:“容止,前几天皇上生病,你也没有再去教导他,皇上还小,不辨是非,耳根子又软,容易听信谗言。你抽空还是要多多教诲他。”
周湛舸微微合了下眼,即便自己不说,他的父亲也猜出一些来了。
这也能想到,父亲主持朝政二十年,朝堂里的风吹草动逃不过他那双眼睛,更何况赵曦变的多。
周湛舸没有说,不是为赵曦掩盖什么,而是没有必要,赵曦发了一顿大火被自己母后先训斥镇压了,还因此病了一场,有脾气无能力。
周湛舸脸色也不好,他是赵曦的老师,但教到如今失望更多,他父亲以往赵曦软弱无能,好拿捏,以为他教育好了,就可以事事听从,如果单是这样软弱无能就好了。
周湛舸想着过往那些事,眼神敛了下来。
周湛舸对大庆朝的历任皇帝都没有什么好感,庆朝是他先祖父同开国皇帝一同打下来的江山,但这个江山就最初的十多年,也就是开国皇帝在位时的那十多年励精图治,再往后的三任帝王都没有多少建树,反而铺张浪费、荒淫无度的过多。
上一任皇帝赵彦信道,追求长生不老,可惜不仅没有长寿反而在四十五岁时驾崩。
赵彦有五子,其中有两个是周太后所生,只是太子不幸去世,于是他们扶持幼主即位,也就是现在的皇帝赵曦。
赵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周湛舸任帝师8年,在没有任帝师的时候,他跟太子同在上书房就读,是宫中常客,周太后是他姑姑,他也知道赵曦的幼年。
所以他比谁都清楚赵曦,也早就知道这个皇帝无大才,赵曦上面有一个太子哥哥,聪慧敏毓,文韬武略,深受皇上喜欢,周太后以为这就是未来的君主,有十全的把握,便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太子身上。
对赵曦便没有往君王路上培育,只娇宠着养在自己身边,
赵曦幼时不喜读书,骑射也无建树,怕苦怕累,不仅撑不起大担,还因为无能脾气暴躁,随着年龄增长,性格愈发阴沉,甚至暴虐。
周湛舸想着这个词眼神微敛,他也不想把赵曦向暴君身上引,只是赵曦的所作所为让他不得不这么想。
上次秋猎时的场景,周湛舸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过。
赵曦不善骑射,在秋猎中一无所获,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哪怕是故意放在他面前的猎物他都无法射中。
上一篇:天意可违
下一篇:病弱漂亮虫母总被觊觎